恒温恒湿试验箱工作原理详解—从冷、热、干、
					来源:林频股份 
					 时间: 2025-10-30 16:20 点击数:
				
				
				
				
	在电子、电器、汽车、航空航天以及材料可靠性领域,任何新产品都必须回答两个基本问题:
	它在高温高湿下能否长期存活?
	它在低温低湿下是否依旧性能稳定?
	恒温恒湿试验箱(Consta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hamber,简称CTH箱)正是为回答上述问题而设计的“加速寿命验证平台”。其外观看似一台“带窗体的冰箱”,内部却同时集成了制冷、制热、加湿、除湿、测量、控制、安全七大子系统。本文将以“系统级”视角,用工程语言拆解其工作原理,帮助初次接触者快速建立整体认知。
	 
	二、总体架构
	CTH箱的功能可以抽象为“在封闭腔体内,按设定曲线精确复现温度和湿度的任意组合”。为实现该功能,设备必须完成三种能量形式的连续调节:
	热量——决定温度;
	水分——决定湿度;
	信息——决定精度与重复性。
	对应到硬件,便是四大硬核系统:
	• 制冷系统(负热量)
	• 加热系统(正热量)
	• 湿度系统(水分增减)
	• 控制系统(信息中枢)
	 
	三、制冷系统:把“热”搬出去
	技术路线
	工业级CTH箱几乎全部采用“单级压缩蒸汽循环”或“复叠压缩循环”(Cascade System)。前者用于-40 ℃以上,后者可延伸至-70 ℃。
	关键部件与流程
	① 压缩机:将低温低压的R404A或R23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(80–120 ℃,15–25 bar)。
	② 风冷冷凝器:高温气体通过铝箔翅片管与 ambient 空气强制对流换热,冷凝成高压过冷液体(40–50 ℃)。
	③ 干燥过滤器:吸收残余水分与杂质,防止毛细管“冰堵”。
	④ 节流装置: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(EEV)将高压液体节流至低压两相状态(-10 ℃至-30 ℃)。
	⑤ 蒸发器:低温两相制冷剂在不锈钢翅片蒸发器内吸热蒸发,直接冷却箱内循环空气。
	⑥ 回气过热:低温气体返回压缩机前保持5–8 ℃过热度,避免液击。
	能量平衡视角
	蒸发器提供的“冷量”必须实时抵消加热器、加湿潜热、试品发热以及围护结构漏热,因此压缩机容量通常按“最大热负载+20 %冗余”选型。
	 
	四、加热系统:把“冷”补回来
	执行元件
	加热子系统由镍铬合金翅片电热管组成,功率密度≤2.5 W cm⁻²,表面温度控制在300 ℃以内,避免局部灼烧空气。
	调节方式
	采用无触点固态继电器(SSR)+PID过零触发,实现“秒级”占空比调节,分辨率达0.1 ℃。
	安全冗余
	硬件层面串联两级独立温控器:一级为工作传感器,二级为冗余机械式极限温控(TB限制器),防止软件失效导致“干烧”。
	 
	五、湿度系统:水分“双向道”
	湿度控制的本质是“调节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”。CTH箱提供两条路径:
	加湿——给空气“加水”
	• 原理:低压纯蒸汽注入法(Steam Injection)。
	• 流程:去离子水经0.1 μm滤芯→柱塞泵加压→304不锈钢蒸汽发生器(3–5 kW)→105 ℃饱和干蒸汽→经φ6 mm喷嘴注入风道。
	• 优点:无水滴、无热负荷假象、加湿响应快(≤3 min从30 % RH到90 % RH)。
	除湿——把空气“脱水”
	• 机械制冷除湿:蒸发器表面温度被拉至空气露点以下,水蒸气凝结成液膜,通过翅片底部疏水槽排至箱外。该方法在20 ℃以上、60 % RH以上效率最高。
	• 干燥除湿(选配):箱内空气被微型无油泵抽入分子筛塔,水分被吸附后干空气返回。该方法可将露点降至-40 ℃以下,用于5 % RH以下超低湿试验。
	湿度传感器
	普遍采用耐高温型电容式湿度传感器(精度±1.5 % RH,漂移<0.5 % RH/年),安装在循环风道中心,避免靠近冷壁面导致局部结露误差。
	 
	六、空气循环系统:均匀性的“幕后推手”
	风道布局
	离心风机(φ300–400 mm,变频调速)位于箱体顶部,形成“上送下回”的U型循环。风量≥600 m³ h⁻¹,确保空载时温度均匀性≤0.5 ℃,湿度均匀性≤2 % RH。
	导流设计
	可调式穿孔板+蜂窝整流栅,消除涡流死角;试品区风速设定在0.5–1.0 m s⁻¹,兼顾热交换效率与试品表面风致干燥误差。
	 
	七、控制系统:精度与智能的大脑
	硬件架构
	• 主控:32-bit ARM Cortex-M4 MCU,100 MHz,带硬件浮点单元。
	• 采样:24-bit Δ-Σ ADC,每通道10 Hz刷新,确保温控分辨率0.01 ℃。
	• 通信:RS-485 + USB Device + 以太网,支持Modbus-RTU/TCP协议,方便接入上位机或MES系统。
	软件算法
	• 温湿度解耦PID:针对“加湿即降温、加热即降湿”的强耦合特性,采用2×2 MIMO PID矩阵,实时动态解耦。
	• 模糊自整定:在升温、降温、加湿、除湿四象限切换时,自动调整PID参数,减少超调(典型超调<0.3 ℃,<1 % RH)。
	• 分段程序:支持40段×999循环的温湿度曲线编程,满足IEC 60068、MIL-STD-810、GB/T 2423等标准。
	数据完整性
	内置2 GB Flash,可连续记录10年运行数据;具备审计追踪(Audit Trail)功能,符合GMP、21 CFR Part 11要求。
	 
	八、安全与可靠性设计
	四级安全策略
	① 软件极限:设定值上下限锁。
	② 电子极限:独立温度、湿度比较器。
	③ 机械极限:不可复位的热断路器。
	④ 物理极限:箱体背部安装150 ℃熔断式防爆口。
	故障自诊断
	压缩机过载、风机失速、加热管断线、水位异常、门封泄漏等12种故障均通过HMI弹窗+声光报警+远程短信提示,平均修复时间(MTTR)<30 min。
	 
	九、典型运行流程示例
	以“-40 ℃→+85 ℃,8 % RH→98 % RH,2 ℃/min线性变化”的军用级循环为例:
	预冷段:压缩机全载,蒸发器冷量最大,干空气旁通,湿度降至8 % RH。
	升温段:PID同步上调加热占空比与加湿蒸汽量,确保85 ℃/98 % RH同步到达,防止“热先到、湿滞后”引起的结露。
	恒温恒湿段:进入±0.2 ℃、±1.5 % RH稳态,控制系统每100 ms微调一次SSR导通角。
	降温段:加热切断,压缩机转入“电子膨胀阀+变频风机”协同模式,实现2 ℃/min线性降温,同时干燥除湿启动,湿度同步下降。
	循环结束:自动回常温常湿,待机功耗<0.5 kW。
	恒温恒湿试验箱并非“冰箱+加湿器”的简单叠加,而是一个多变量、强耦合、非线性的热力学系统。理解其“制冷-加热-加湿-除湿”四大回路的能量平衡,以及“传感器-控制器-执行器”闭环的信息逻辑,就能在操作、维护、故障诊断乃至设备选型中做到“一眼看穿”。希望本文的系统级拆解,能为刚踏入可靠性试验领域的工程师提供一张清晰的“认知地图”,让庞大的CTH箱不再神秘,而成为提升产品质量的可靠伙伴。
					
							上一篇:简析步入式试验室的价格因素 
						
						
							下一篇:没有了 
						
					相关新闻:
